教育是基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然要求教育要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在市县基层,与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地方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等关系最直接的主要是职业教育。黄冈作为教育大市,应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切实为市域新质生产力的迸发夯实支撑。
要强化社会认知。一是要充分认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从产业来讲必须适应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二是要充分认识对培养模式的要求。新型工业化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对职业教育内生动力、职业教育模式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产教融合、校企联动,探索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必由之路。三是要充分认识对教育导向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是“人为的”,是劳动者创造的。同时,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特征,表明新质生产力是“为人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实践中,一方面,要求要在学科设置和技能培养上,响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求要引导学生树立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认知,在职业教育中找到自我的人生定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要强化内涵建设。一是要着力培育新型劳动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是核心,要根据科技发展、市县经济发展需要,及时主动调整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在通识、通用课程以及各专业课程基础上增设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应用性安博体育在线登录课程,如设置我市当前急需的农产品深加工、绿色建材、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学科、专业,并落实到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上。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善用新型劳动资料。当前,我市传统产业都在开展以“数字赋能”为主要内容的“技能提能、智造焕新”行动,数字经济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在职业教育中,就要大力引进数字设施装备,或开展与企业的产教融合合作,通过新型劳动资料即新型教学工具和手段,为职业教育新型劳动者的培养赋能。三是适应新型劳动对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劳动对象有质的跃升。当前的劳动对象不仅仅是土地、矿山、河流等,更是向极宏观如天体宇宙、极微观如粒子世界、极严酷如北极极端条件迈进,还向虚拟化的非实体资源扩展。如数据就是当前的重要劳动对象。近年来,黄冈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实现了“5G+工业互联网”在医药、石材等领域生产加工环节的应用,2024年光电子信息、绿色智能船舶产值分别增长17%、35%,新能源装机规模全省第一,这充分表明我市的劳动对象也加速提档升级。这些都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要适应劳动对象发展的趋势,从而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要强化体系构建。一是要明晰职业教育的定位。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将职业教育明确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一个类型的教育。这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国家在以法的形式引领社会认知。二是要切实健全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和具体措施,核心任务就是要围绕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立起全面融通的体系化格局。要不断健全我市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要着力推进产教融合联合体建设。要抢抓国家和省政策机遇,努力争取国家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试点,创造条件自行推进县(区)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建设,落实政府、园区、牵头企业、牵头学校共同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实现办学、育人、就业、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合作,多元主体一同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师资、教材、实习实训等五个方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