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2025年日本大阪·关西世博会正式开幕。本届世博会以“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5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7个国际组织的广泛参与。在这个汇聚未来构想的国际舞台上,中国馆以恢宏大气的体量、鲜明独特的文化表达以及极具未来感的科技互动,成为最受瞩目的国家展馆之一。
中国馆占地面积为3509平方米,是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建筑造型方案总设计师崔愷介绍,数千年前,中国人用竹子制成书简记录和传承文明。2025年日本大阪·关西世博会中国馆从中汲取灵感,打造出气势恢宏的“中华书简”。建筑外立面刻有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中华文明精髓,还将园林的造景意境运用其中。“东方文明中特别重视园林文化,这也是中国馆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亮点。”崔愷说。
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围绕过去、现在、未来时间轴展开一幅时光画卷,通过“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安博体育平台官网生不息”3个展区,展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呈现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和成果,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在中国馆“天人合一”展区,一幅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中国传统纹样艺术品通过大型多媒体装置呈现在观众面前。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和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体现出中国人民顺应天时、勤劳耕耘、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这幅作品出自94岁高龄的敦煌艺术图案研究和设计应用重要推广者、工艺美术家常沙娜之手。被誉为“敦煌女儿”的常沙娜将这份古老的敦煌美学智慧融入现代设计,使之焕发新生。
中国人自古便对海洋充满好奇。清代聂璜的《海错图》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300多种沿海生物,宛如一部浪漫的“海洋百科志”,承载着古人对海洋的诗意幻想。斗转星移,“蛟龙”号又带领人们开启了奇妙的深海探秘之旅。“蛟龙”号内部体验舱用三面全景屏打造出沉浸式空间,观众身处其中,只需操作控制台,就能“穿越”到浅海珊瑚群,欣赏五彩斑斓的珊瑚摇曳生姿,还能直达深渊热泉口,“邂逅”神秘奇特的深海生物。
在本届大阪世博会上,中国馆还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展品——月球正面与背面土壤样品,让38万公里外的星辰触手可及,这也是人类首次零距离对比展出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月壤。据中国贸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正面月壤中有约20亿年前的年轻玄武岩样本,将人类对月球火山活动历史的认知延长了8亿年至10亿年;背面月壤作为月背的“第一道足迹”,封存着43亿年前的“太阳系记忆”,为月球演化研究补上了关键拼图。此次月壤的展出不仅是中国航天能力与技术水平的象征,也体现了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态度。
更令观众们惊喜的是蔡旭哲、王浩泽、宋令东3位中国航天员从中国空间站发来“宇宙级”祝福。蔡旭哲说:“祖先的星空诗篇变成了现实。”王浩泽表示,感觉自己是人类共同“地球村”的“守望者”。宋令东则忙安博体育平台官网着在太空栽培植物,守护绿色。航天员们已经把浩瀚的宇宙变成了“温暖家园”。
中国馆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文化与科技交融的视觉盛宴。此次中国馆的重要展项之一,是以中国古代经典《耕织图》为灵感打造的艺术装置。《耕织图》诞生于南宋,历经元、明、清多个朝代的增补,被誉为世界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古代耕织技艺,既是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诗画艺术的瑰宝。此次中国馆的展陈,以清代后期46幅《耕织图》为灵感,通过艺术装置和数字化技术,再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动场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古代劳动场景,既讴歌了劳动之美,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灵魂。
此次中国馆将AI技术与中国文化深度交融,让观众大呼过瘾。长期大热的IP孙悟空基于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讯飞星火大模型,以3D形式惊喜现身,其融合了强抗噪语音识别、多情感语音合成、多模态交互等前沿技术,能够用中日英3种语言与观众们畅谈历史,畅聊趣闻。中国馆内还展出了一件珍贵而特殊的产品——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亲笔绘制的孙悟空与阿童木相拥而行的插画木雕,见证了两国动画界的深厚情谊。
展馆以多媒体展台形式呈现厦门筼筜湖宜人生态、湖南十八洞村文旅融合、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修复、塞罕坝人工林等多个标志性案例,向世界展示中国人质朴而深邃的生态观。
中国馆特别制作的主题影片以“中国人的十二时辰”为线索,将观众带入从清晨到夜幕的生活长卷中。影片通过多个普通人物的一天,交织展现人们的劳动与休憩、城市与乡野、传统与现代,串联起丰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意境,映照出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背景下的社会律动与精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