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至17日,以“协同创新·智领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长三角智慧农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份的2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近千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南京,共同分享探讨智慧农业的务实举措和典型经验。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曹福亮、万建民、赵春江,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等分别围绕智慧植保、智慧林草、国内外生物育种研究、智慧农业发展历史、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等专题作主旨报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与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南机所农机化发展与智能信息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围绕江苏产业需求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攻克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探索智慧农业产业化应用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在江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示范样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安博体育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智慧农业正日益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克华在致辞时表示,江苏省农科院已先后建设农业农村部长三角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等部省级平台9个,重点突破了智慧农业测控关键核心算法、农业遥感大数据智能化利用、农业机器人及装备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围绕设施果蔬、大田稻麦、特色水产等领域打造的“场景+链式”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已在江苏多地推广应用,为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江苏省农科院将继续深化交流合作,着力在技术装备研发、综合应用场景打造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数字赋能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前农业企业对发展智慧农业的需求在于节本增效,相关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实现高性价比和便捷化应用。”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陈天恩说,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将农业用户的实际需求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智慧农业很难全面覆盖的中小农户,可以依托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间接帮助中小农户享受智慧农业技术带来的便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并强调要支持智慧农业发展,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农业农村部长三角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任妮介绍,本届论坛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有机衔接,同时涵盖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化落地模式的创新探索等关键环节,旨在贯通智慧农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搭建产学研用深度交流平台,促进协同创新,加速推动农业智改数转网联,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论坛由农业农村部长三角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携手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和江苏省智慧农业研究会联合主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联合农芯(南京)智安博体育慧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论坛的举办不仅为长三角地区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更为全国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助力我国农业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迈向新高度。